【人工智能世代生存指南 】AI時代中尋找職業定位
當人工智能(AI)加速革新各領域之際,無論是規劃行程的虛擬助理、依據情緒推薦音樂的個人化系統,抑或計算最佳路線的導航工具,AI 技術早已融入日常生活與職場應用。其雖為日常效率與便利性帶來顯著提升,卻也驅動職場生態轉型。從業者除需善用 AI 工具,更應持續深化專業能力,方能鞏固職場競爭優勢。
重複性高、性質簡單的工作容易被AI輕易取代
許多傳統職位正面臨被取代的風險,AI的數據處理效率及自動化能力,使其能夠在多個領域中取代人類的工作,特別是在那些重複性高且需要較少創造性思維的崗位上。
3大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
- 收銀員及售票員
收銀與售票工作流程簡單而重複,AI不但執行效率高,更不會像人類一樣需要休息。在日常生活中,如餐廳點餐或電影院購票,消費者已習慣透過自助機操作,或滑動手機螢幕幾下以完成交易,幾乎無需與他人互動。無人店亦出現在世界各地,例如Amazon 曾推出的「Just Walk Out」技術,透過攝像鏡頭掃描消費者的臉孔並由 AI 運算,消費者提著貨物離開後,款項會自動從消費者的信用卡扣除。
(資料來源:Amazon Web Services)
- 客服人員
客服人員職責涵蓋客戶查詢應對、投訴處理及技術支援。當今的AI客服系統不受時間限制,可全天候自動處理常規諮詢,並於短時間內精準回覆,作業效率較人工客服顯著提升。其運作機制更能排除情緒波動影響,有效避免因人為態度因素所致的誤解。
- 翻譯員
AI在語言處理方面速度極快,只需幾秒鐘即可迅速且準確地翻譯大量文本,並支持多種語言,能應對不同語言的轉換,適合全球化市場的需要。
大企業過度依賴AI後得不償失
近年來,全球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裁員潮,Microsoft、Tesla、Google等公司相繼大規模裁員,波及範圍涵蓋管理層及工程師等,有聲音指出受影響的員工並非因為能力不足,只是被AI「選中」。
Microsoft在2025年5月宣佈全球裁減近6,000名員工, 在精簡架構的過程中使用AI來做決策選出裁員名單,當中不乏服務25年表現出色、甚少休假的模範員工,而更令人驚訝的是,AI 總裁 Gabriela de Queiroz亦被無情的AI列入被裁名單,可謂放走了不少具備實力及努力的人才,得不償失。
挑戰?機遇?AI世代生存指南
雖然AI為職場帶來了挑戰,但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機會。要在這個充滿變革的職場中生存,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,特別是那些AI難以取代的能力,如處理複雜問題的解難能力和情感溝通。
(資料來源:Yahoo新聞)
以本文開頭提到3大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為例,雖然AI能處理收銀員及售票員的工作,但面對突發事件時,其反應速度不及人類;縱使AI客服可處理大量信息資訊,唯有人工客服方能透徹理解並應對繁複訴求,同時真正照顧客戶的情緒;同樣,翻譯員比AI更能從人性化的角度處理語境、文化與情緒的轉譯。
此外,掌握AI相關技術,學會與AI工具協作,也將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。例如AI具備創造力,可以完成故事或歌曲創作,但AI只能模仿創意、無法領先創意,目前流行音樂中暫時尚未出現純粹靠AI的原創作品。
人類可以做到的是保持學習的心態,靈活適應市場變化。香港伍倫貢學院提供了多樣化的課程,為你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,以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和軟實力,在AI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香港伍倫貢學院課程現正招生,如欲了解更多,歡迎聯絡我們。